特色辦學

寧德市民族中學“聽爺爺奶奶講總書記故事”采風活動系列報道(一)

發布時間:2018-05-22 作者:admin 發布者:admin 閱讀 : 3856

為紀念習近平總書記為我校題詞“發展民族教育,培養民族人才”20周年暨學校建校60周年,520,寧德市民族中學師生一行14人在劉子松、王麗芳等老師帶領下,實地走訪了壽寧縣下黨鄉和福安市社口鎮坦洋村,采訪習總書記當年下鄉的親歷者,開展“聽爺爺奶奶講總書記故事”的采風活動。

 

驅車三個多小時,我們來到了下黨鄉。一下車,采風的小記者們顧不上舟車勞頓,饒有興致地參觀了位于下黨村尾的全國單拱跨度最長的木拱廊橋——鸞峰橋,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,領略橋梁建造的輝煌成就。鸞峰橋還是習近平同志跋山涉水來到下黨鄉現場辦公的見證。

在下黨鄉干部的熱情帶領下,我們重走了總書記走過的“黨群連心路”,深入體會當年習近平同志頭戴草帽,肩搭毛巾,頂著炎炎烈日,披荊斬棘,在崎嶇山路上跋涉兩個多小時,深入下黨村走訪調研的不畏艱苦、一心為民的精神。

走在連心路上,一路風塵,一路感動。難忘習近平同志翻山越嶺,汗透衣背,風塵仆仆;難忘村民迎接“地府”習近平同志(村民管地委書記叫“地府”)時自發送來的那一杯草藥茶,那一碗綠豆湯。

 

 

 

隨后,我們來到了“難忘下黨”主題館,重溫總書記當年現場辦公的歷史。主題館以習總書記的“下黨,是我一輩子難忘的地方”為主線,分為習近平同志“一進下黨”“二進下黨”“三進下黨”“始終牽掛”“擺脫貧困”五大板塊內容。在這里我們深刻體會了習近平同志滴水穿石”“弱鳥先飛的擺脫貧困的理念,“要堅強起來”“忘不了那碗綠豆湯”的對下黨人民的深情厚誼。

在下黨鄉的最后一站,我們來到王光朝老人家里,聽他回憶習總書記到來的情景以及下黨村發生的變化。昔日的下黨村竟是“無公路、無自來水、無照明電、無財政收入、無政府辦公場所”的“五無”鄉,因為不通路,就連養豬都怕豬太壯。而我們現在看到的下黨鄉,青山巍峨,綠水纏繞,房屋交錯有序,形成了“廊橋、流水、人家”的和美景象。在總書記的關懷下,曾經的特困鄉已舊貌換新顏,成為今天的美麗鄉村。

 

 

520下午,我們離開下黨鄉,乘車前往以“坦洋工夫茶”聞名的福安市坦洋村,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閩東工作時的農村黨建聯系點。

如今的福安坦洋村,已經走上生態農業發展的軌道。茶園滿山野,茶香飄四海,不僅很好地保留了坦洋村的生態,更讓坦洋村人走上了小康之路。

 

 

當年坦洋村的會計,如今的村主任胡晨潮動情地說:“習書記當年大力推動生態農業,才讓坦洋村得以有今日的發展”。19881990年間,時任寧德市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先后四次來到坦洋村,對坦洋村黨建工作和生產發展極為關心,要求大力發展特色茶產業,發揮示范作用,引領農民盤活“祖宗山”“祠堂山”,開墾荒山種植茶樹。

 

 

隨后胡晨潮主任帶領我們參觀了民富中心二樓的展廳,他自豪地介紹到:在習總書記的推動下,寧德地委提出“閩東學‘三洋’(福安社口鎮坦洋村、福鼎疊石鄉竹洋村、古田鶴塘鎮西洋村),要求坦洋要當“領頭羊”。19905月,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即將赴任福州,到福安離任告別時,動情地說:“青山不老,綠水長流。喝過坦洋工夫茶,人走情常在?!?/FONT>

 

 

此次“聽爺爺奶奶講總書記故事”——下黨、坦洋采風之行,讓民中的小記者們切身感受了習總書記的故事,目睹了貧困鄉村在總書記的親切關懷下發生的喜人變化,深切了解了習總書記“時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員,把心貼近人民”的大人格大境界,進一步激發了同學們為實現中國夢——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。正可謂一次參觀,一股力量。

返回頂部 打印 關閉

av免费不卡国产观看 福贡县| 昭通市| 万安县| 贵德县| 寻乌县| 塔河县| 大渡口区| 土默特右旗| 当雄县| 万安县| 福鼎市| 双桥区| 桃园县| 丰原市| 卢龙县| 金门县| 霞浦县| 盐池县| 成安县| 化州市| 洪雅县| 临泉县| 绍兴县| 陕西省| 涪陵区| 天祝| 静海县| 千阳县| 康保县| 福建省| 日照市| 江安县| 青铜峡市| 集贤县| 德庆县| 郧西县| 潞西市| 绥德县| 嵩明县| 云阳县| 赤城县| http://www.123.com http://www.124.com http://www.124.com